西安理工大学

报刊:《西安理工大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星火可燎原

    摘要:星火可燎原——《重生》观后感 中学时读《水浒传》足本,看及一句“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当时的年纪读不懂书里通篇的古语长句,但这句诗所表达的含义却浅显明了,换用今日的话语来说,便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更简明一些,便可称作“重生”。 山重水复谓重生 党史纪录片《重生》,五集的内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间的奋斗历程。不同于以往观看的打着“党史”旗号的电影,披着历史的外衣讲述一个节点或者一个小片段的情景再现,这部纪录片以“使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个主题,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幻,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决策、事件。有些纪录片会“沉迷”于叙事,而忘记它的目的是将故事讲述给观众去听,这也是纪录片在众多的历史节目类型中鲜少有人问津的原因。而作为一部科普党史的纪录片,《重生》的旁白叙述便如一幅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我们看到在历史课本或党史教材中熟悉的身影正伴着身侧的烽火硝烟向我们缓缓走来。 从中国共产党的南湖江船成立,再到八一枪声、井冈山号角,及至抗日烽火、建国大业……不同历史时期的决策、事件,都与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所联系在一起,以人物来推动记事,以叙事来彰显人物。五集的纪录片,便如在影院观看一部故事情节饱满的电影一般,丝毫不觉冗长。叙事详略得当,节奏推进适当,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获得重生的历程。以往看的纪录片,多是采用剪影或是背影的方式,一个镜头可以无限放慢地播放很久,我只是开着声音听旁白的叙述,并不看屏幕。而《重生》不同于其它纪录片,它选择情景再现的拍摄方式,全部由演员实景演出。看着屏幕上的帧帧影像,便能回忆起近代史课上的篇章,与之对应。 《重生》,第一次看到纪录片的名称,觉得并无亮点,还在暗自思索为什么拍摄团队可以将每个画面都拍出电影的质感,却不在起名上多费功夫。在纪录片的观看过程中,再次体味“重生”二字,才觉它的含义所在。重生,蕴含的是不灭的斗志和永恒的希望。便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党的领导力量中新血液去驱除旧阴霾。便如狂风侵袭中的点点星火,终可燎原。 疾风骤雨挽狂澜 1927年7月下旬,汪精卫、张发奎感到贺龙、叶挺的部队不稳定,企图以开会的名义将他们召集到庐山,解除他们的兵权。中共中央通过两次会议,同意发动南昌起义,并派周恩来夜赴南昌,组织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的浴火重生;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淮南暴动的部队,在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中国大地上的武装革命之火从此熊熊燃起。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的势力悬殊,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它的结束暗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坚不可摧的革命力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两万五千里的路途也可“只等闲”,是其他反动势力不可战胜的一支队伍。 “比枪林弹雨更危险的,是把革命队伍向敌人的枪口下引进。”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正式决定采纳毛泽东的意见,放弃北上湘西的计划,改向黔北挺进;在遵义会议中,毛泽东作了长达一小时的发言,他指明中国的革命不能依靠外国人指挥,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 随着矛盾的逐步激化,叙事节奏加快,将党的每个历史转折点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一次次的惊涛骇浪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放弃对航线的掌握。 不畏险阻志高远 纪录片开端,便以叙述人物的方式拉开序幕,将历史课本中耳熟能详的人物展现给大家。自戊戌变法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共和革命的前清秀才陈独秀,在翻看着《京师公报》,思索着动荡不安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理想的新国家该是何等模样;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见到了被推荐而来的图书馆助理员毛泽东,这位来自湖南的青年学生每月都要攒钱去买《新青年》来阅读;留在北京的李大钊与南下上海的陈独秀形成一南一北的局势,宣传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马克思主义理想感召…… 纪录片将人物巧妙地与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事件的相互联系,将每一个历史人物引向舞台,叙事详略得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年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走向的中坚力量,他们因相同的信仰,为建立新的理想局势而走到了一起,因共同的奋斗目标,构建共产主义而紧密联系在一起。 重生,是共产党在当时的急流飞湍中重新调整航线,驶过惊涛骇浪,迎接全新航线。而“掌舵人”与“水手”是确保航行安全的关键所在。重生是中国共产党前行方向的调整,是正确航线的规划,这都依赖于新鲜血液的加入。有志青年因共同的信仰而汇聚在同一个集体中,与其共存亡。当船只偏离正确航线,会有人重新掌舵,调整前行方向。纪录片在第二集《火种》中提及,当时的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更多的是无畏的勇气和理想情怀。但正是这种长风破浪的精神,才在航行途中不畏惧风起云涌,只顾远方。 父亲喜欢练字,最常写的便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如今看过《重生》,更能理解它所蕴含的情感和长征精神。何惧远征难,风雨若等闲。穿越惊涛岸,星火可燎原。在永不放弃与妥协的重生中,我们穿越历史,行至今日,期待明天。

  • 闪亮的日子

    摘要:闪亮的日子 夜,闻爆竹声盛繁,于是乎大清268年,至此夕而毕。中国的未来应该走向哪里?谁又将最终领导这个民族的重生与复兴? 我是个极易感动的人,每每回顾大清覆灭到建国的那段历史都会忍不住掉眼泪。打开《重生》前,曾一度以为它是部电影作品,反复与老师确认后才开始观看。它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间的奋斗历程,用“使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个篇章,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幻,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决策、事件。纪录片通篇以第三人程的角度,通过讲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174位真实历史人物的成长,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获得重生的历程。 1918年,毛泽东在国立北京大学任图书馆助理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启蒙大师李大钊手下工作,结识了陈独秀、蔡元培、邓中夏、邵飘萍、胡适等新派人物。1919年,他带着日渐开阔的眼界,回到长沙,与好友在长沙岳麓山下的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921年7月,毛泽东等13位党员代表一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自此成立。从1921年开始至1949年,拥有无畏精神和理想情怀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4个时期。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淬炼思想的伟大熔炉。我生在陕北,却只在那里生活过一年,更没到过延安,只记得姥爷高兴的时候总唱“东方红”,家里墙上永远挂着毛泽东画像。1934年,谁也想不到,中国共产党人会用两只脚走过两万五千里,来到黄土高原。而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地方,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局部执政的大舞台。在陕北高原的十几年里,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代表的13位外国记者,先后进入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辣椒加剩饭,小米加步枪,艰难困苦,也永不放弃,试问这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迄今为止,延安市下属保安县、安定县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先后改名为志丹县、子长县。 失败的情绪曾一次又一次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面对失去信心一心离开的战士,朱德说:“我是共产党人,我有责任把火种保留下来。”面对国民党的多次围剿,周恩来说:“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中国共产党人用信念的火种点燃寂寥的草原,带领着这个多灾多难民族冲破黑暗,走向光明。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这一天距离中共一大的召开已经过去了28年,北京上空响起28响礼炮声,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而此时中共一大代表13人,仅剩56岁的毛泽东和63岁的董必武两人。那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们,甚至还来不及告别就血洒疆场。 《重生》是新的开始,亦是旧的结束。“把大人物当小人物去写,把小人物当成大人物去写。”是《重生》总撰稿邓建永创作解说词的最大心得。260分钟的片子,191场戏,出现了174位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和1291人次群众演员,道具占据了3个大库房,服装多达500套。所有被镜头记取的,美术、道具、服装、场景、光影、表演细节,背后是创作团队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考证。《重生》一经播出就吸引了无数青少年观众,扭转了年轻人对党史题材的天然排斥。它不再像过去的党史纪录片那般枯燥,也没有前辈们的谆谆教诲,只是心平气和地向众人讲述那段历史。 凌晨1点半,《重生》第五集“缔造”结束。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逝去的画面,片尾曲罗大佑《闪亮的日子》的歌词依然萦绕在耳边“……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突然明白了,课堂上老师总在说的那句话,“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创造了历史,打破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看法。中国共产党的28年是中国革命的奋斗史,更是中国人民的成长史。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回首过去的70年,我们经历过天灾人祸的磨砺,也有过苦涩的追求,我们怀揣着梦想,也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为国家的伟大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坚信,未来的中国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 长风破浪 不忘初心

    摘要:长风破浪 不忘初心——《重生》观影有感 《重生》是一部党史革命史记录电影,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光辉历程。这部电影可以使我们从中汲取力量,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寻找信仰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使我们更加牢记“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重生》勾勒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清晰地再现了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重要事件。从建党到建军,从长征到抗日,再到建国大业等,多维度生动地展现我党在绝境中的毅力与决心,信念和精神的力量,最终浴火重生取得成功的过程。 在那个风云年代里,我党从建党开始就是一路波折。前路荆棘丛生,依旧所向披靡的先辈们,硬是混着自己的血与泪,徒手为我们创下了一个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先辈们心中的点点信念之火随着长征路,逐渐呈现燎原之势,最终突破了困境实现了重生。帝国主义的夕阳下,那些原本渺小的身影逐渐壮烈起来,破茧成蝶,涅槃重生,我党一路走来推动了社会的剧烈变革,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同时社会思潮的变化推动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促进了当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产生。 上个世纪的中国正饱受着帝国主义的蹂躏,深入到灵魂的反抗意识使得多少人走向救亡图存的反帝反封建的道路。时局恍若浩瀚汹涌的水,横冲直滚,飞悬倒洒,砰訇漰渤。这种情况下,面对国内国外压迫的中国共产党依旧坚信自己的信念,咬着牙抵御外来侵略,筋骨寸断而灵魂仍在,浩如烟海的国土上布满了多少沙丘。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毛泽东经历了多少次挫折和磨难却一直用着伟大的思想指引中国前进的方向,脾气温和的周恩来在当时矛盾的决策下又有多少次拍案而起。故乡柳荫下的诀别,战士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为了中国!事实也证明了:雨过了是天晴,柳暗后是花明,绝境后是重生。我 党在历史的大考验中艰难地打了一场翻身仗,所以熟悉的土地依旧是每个中国人民的故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党为之不变的承诺与信念,通过影片生动地展现出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他们的热血和奉献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凝聚出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旌旗所在之处是共产党人浴火重生之路,从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抗压迫斗争开始,到红军长征洒下革命的火种,再到抗战的胜利,结束解放战争,最后建立起新中国。共产党人用了28年的时间,走过荆棘丛生的磨难之路,终是带着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冲破黑暗,踏入了光明。 影片紧扣当今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观影习惯,被称为最适合青年版的纪录片。《重生》是“今天对昨天的回忆,是长河对源头的追寻,是未来对历史的叩问。”这是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的感慨。纪录片《重生》不仅仅是出于纪念和重温历史的目的,更要为当下提供经验,提供警醒,找到久违的崇高信念,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 荒原上的一团火

    摘要:荒原上的一团火——观纪录片《重生》后感 《重生》这部纪录片分为“使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集,在不到300分钟的时间里,用若干历史性的场面和时刻刻画了我们党28年的峥嵘岁月,主要围绕我们党在萌芽中诞生,党的发展和第一次国共合作;面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关键时刻我们是妥协还是武装斗争的抉择;我们党在两万五千里长征过程中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的考验;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我们党三年战争摧枯拉朽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民主的国家这五个历史阶段分集展开。 1911年清帝溥仪退位,结束了大清帝国286年的统治,也宣告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帝王制度的结束。但此时的中国外有列强窥伺,内有袁世凯篡权,以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妥协性和两面性决定了不能将中国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危机中拯救出来。在这种救亡图存的民族危难之际,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力图在三民主义,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数十种思潮中寻找一种适合中国的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认准了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经过一番筹备,1920年8月,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即上海共产党在新青年编辑部宣告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是中国共产党从萌芽,懵懂,逐步成长乃至成熟的28年。在孙中山的邀请下,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合力北伐。北伐初有成果,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等,大肆逮捕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大革命遭遇了重大挫折。但共产党人没有退缩,发动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斗争。秋收起义的农民,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走进罗霄山脉,建立了赣南闽西根据地,同时大大小小数十个根据地,恰如星星之火,遍布全国各地。这是共产党的第一次重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共产党人不怕远征难,强渡湘江,四渡赤水,跨雪山过草地,到达甘肃吴起镇。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同刘志丹谢子长建立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部队会合,重建中央。中国共产党在枪林弹雨中迎来了第二次重生。西安事变促使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将全部4万多人部队交由国民党改编,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誓师出征抗击日寇。出师仅十天,就打了一场威震华夏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华北地区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压缩共产党敌后游击队的生存空间,同时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封锁,生活极为困难,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开展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在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战之下,1945年日军宣告投降。但是中华大地随即笼罩在内战的阴影之下。毛泽东不畏生命危险,毅然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达成了双十协定,但蒋介石随即撕毁协定,悍然出兵进攻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用了三年时间以弱胜强,席卷中国,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民主的国家。当毛泽东在登上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凤凰涅槃的第三次重生。 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通过阅读六卷本的《毛泽东传》和五卷本的《毛泽东选集》,从毛泽东的成长史和个人思想的发展史的角度对毛泽东这条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而这部纪录片则从一个政党的角度,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梳理了一遍我们党从萌芽,懵懂,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毛泽东个人的角度和党的角度,两者是互有重叠,但又不完全重合。将两者综合起来看,我进行了两遍从头到尾的梳理,摆脱了过去由于互不相连的历史片段阅读造成的对共产党发展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的错误。作为熟读马列主义的人,我们应该清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徐徐渐进,乃至于登堂入室的一个过程。我们有时会犯左的错误,有时又会有右的倾向,但我们需要一日三省,及时地纠正,才能保证自己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这两次梳理,让我保持了清醒。通过这两次梳理,我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当然不是大而化之的深刻,是更上一层楼的深刻。未来我还要从更多的角度从更多的细节里,将我的认识再往深处推进。 从某种程度讲,这部纪录片就是教科书中关于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的影像化具体化的成果。在不到300分钟的时间里,我的心情几经起伏,看罢,心潮澎湃,现在尤不能平静。我仿佛看见了一颗小火星在几经风雨蹂躏的荒原上燃起来了成了一团火,有人害怕了,试图扑灭这团火,但他鼓起的风不仅没有扑灭掉这团火,火势反而愈燃愈大,渐有势大难治之势,他着急了,从周围借来人引来水试图彻底毁灭这团火,火势小了一点,他兴奋地手舞足蹈像个小丑,但火却始终熄不灭,他蹂躏它,践踏他,但火只是暂时蛰伏,慢慢在地下发展,不过几日光景便获得了重生,进而席卷整个荒原,整个荒原都着起来了。为什么灭不掉这团火?因为这片荒原上的每一棵枯草都是这火星的朋友!

  • 重生 重生

    摘要:重生 重生 12月16日下午,在学校组织的观影活动中,我观看了《重生》这部党史类纪录片电影。《重生》全面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这28年的奋斗历程。影片时间很长,但却并不显得无聊,镜头采光漂亮,布景真实,内容生动,拍摄手法灵活。 历史片难拍,难的是拍出有知名度的漂亮作品。1921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更是所有历史片里最难拍的,从几千年中寻找一截同样沉重且充满希冀的时刻十分不易,想要复刻出当时的细节并传给观众共鸣更为困难。于是有些影视作品投机取巧,基于历史背景创作吸引观众,编造一个故事、一群人物,或者一个不存在却吸引人的情节来创作作品。但真正还原历史的优秀知名作品却少之又少。而今观看《重生》时,这部制作精良,娓娓道来的纪录片却能抓住人心,让人真正走进这段历史。 国内不少优秀的纪录片,像《大国重器》《复兴之路》《钱学森》《1949大迁徙》等,共同特点就是主要人物出镜少,主要靠叙述,它们必须要有好的剧本,才能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只是叙述优秀,看几集下来也会产生想要放弃的念头。而《重生》采用的方式却是情形再现,由实景表演来叙述,属于剧情式纪录片。拍《重生》的导演花了三年时间去拍河西走廊,看《重生》也能品出其中细节的精益求精。历史片难的就是细节把控,每一个节点都会有一个关键的事件,而这个事件中必定会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瞬间,28年历史用五集讲述,难在压缩,又难在取舍。但《重生》把握的关键节点都很好,走向不急不缓。 学习历史时,很多时候我们是断线的,历史事件仿佛一个个散落的珠子,安安静静搁置在原地。而《重生》成功地用一根逻辑线将之穿插完整:为什么党会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成功。观看前,我心存疑惑:党分明是从无到有,由弱小变强大,星星之火化为燎原之势的,影片名字为什么叫重生?看完后,明白了点。虽然集数是五集,但总体架构仍旧是按照老三幕式情节走的,平降升结构。先平:全国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历史揭开新的篇章;再降: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遭到国民党的屠杀,面临生死存亡,长征损失惨重;接着升:国共联手,延安时期承前启后,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全篇没有一处中国共产党的“死亡”,但重生也并非说的是党的重生,而是一次又一次思想和境遇的重生。几个关键节点将思想的重生描绘得非常到位:一大召开,南昌起义,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延安时期。思想由弱小接近死亡到星火燎原,表现于这几个节点里,充斥在五集里不显凌乱。由思想牵线将所有事件一一串联,整个纪录片框架紧凑,有条不紊,这是《重生》的独到之处。 很多人不喜欢看这类影视作品,党史纪录片最忌讳的一点就是通篇说教,令人心生厌烦,而《重生》完美避开了这点,用一种平凡紧凑的叙述使观众欣然接受。很多剧情片的硬伤就在于塑造那些光鲜伟大的人物形象会做那些普通人不会做的事:或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或是关注大局不顾自己。这些伟人确实存在,但不是党史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如此高光的时刻,一遍又一遍的夸张已经让观众审美疲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节令人厌恶。有益的东西必须是一把凿开内心冰封海洋的斧子,看了让人有感触才行。《重生》做到了这点,里面许多细节拍出来令人实在感慨: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政治部主任时26岁,贺龙领导南昌起义时31岁,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时23岁,习仲勋当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时21岁……无数英雄人物,在重生中褪去古板教条,不再是天生伟岸的样子,更多的是平凡有趣,喜怒有常,年少又意气风发,聪慧又心怀希望。这才是一个纪录片应有的叙述,远离而贴近,普通而伟大。 《重生》,重生不仅是民族的重生、党的重生、个人的重生,更是让人看到了中国纪录片越来越优秀的希望。这部优秀的纪录片,使党史不再是一段高高在上,架在党员头顶的教条,而是一段有血有肉,充满风情的浪漫“重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闪亮的日子

   期次:645   作者: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光信162班 冯慧慧   查看:216   


    夜,闻爆竹声盛繁,于是乎大清268年,至此夕而毕。中国的未来应该走向哪里?谁又将最终领导这个民族的重生与复兴?
我是个极易感动的人,每每回顾大清覆灭到建国的那段历史都会忍不住掉眼泪。打开《重生》前,曾一度以为它是部电影作品,反复与老师确认后才开始观看。它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间的奋斗历程,用“使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个篇章,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幻,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决策、事件。纪录片通篇以第三人程的角度,通过讲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174位真实历史人物的成长,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获得重生的历程。
    1918年,毛泽东在国立北京大学任图书馆助理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启蒙大师李大钊手下工作,结识了陈独秀、蔡元培、邓中夏、邵飘萍、胡适等新派人物。1919年,他带着日渐开阔的眼界,回到长沙,与好友在长沙岳麓山下的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921年7月,毛泽东等13位党员代表一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自此成立。从1921年开始至1949年,拥有无畏精神和理想情怀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4个时期。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淬炼思想的伟大熔炉。我生在陕北,却只在那里生活过一年,更没到过延安,只记得姥爷高兴的时候总唱“东方红”,家里墙上永远挂着毛泽东画像。1934年,谁也想不到,中国共产党人会用两只脚走过两万五千里,来到黄土高原。而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地方,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局部执政的大舞台。在陕北高原的十几年里,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代表的13位外国记者,先后进入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辣椒加剩饭,小米加步枪,艰难困苦,也永不放弃,试问这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迄今为止,延安市下属保安县、安定县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先后改名为志丹县、子长县。
    失败的情绪曾一次又一次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面对失去信心一心离开的战士,朱德说:“我是共产党人,我有责任把火种保留下来。”面对国民党的多次围剿,周恩来说:“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中国共产党人用信念的火种点燃寂寥的草原,带领着这个多灾多难民族冲破黑暗,走向光明。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这一天距离中共一大的召开已经过去了28年,北京上空响起28响礼炮声,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而此时中共一大代表13人,仅剩56岁的毛泽东和63岁的董必武两人。那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们,甚至还来不及告别就血洒疆场。
    《重生》是新的开始,亦是旧的结束。“把大人物当小人物去写,把小人物当成大人物去写。”是《重生》总撰稿邓建永创作解说词的最大心得。260分钟的片子,191场戏,出现了174位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和1291人次群众演员,道具占据了3个大库房,服装多达500套。所有被镜头记取的,美术、道具、服装、场景、光影、表演细节,背后是创作团队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考证。《重生》一经播出就吸引了无数青少年观众,扭转了年轻人对党史题材的天然排斥。它不再像过去的党史纪录片那般枯燥,也没有前辈们的谆谆教诲,只是心平气和地向众人讲述那段历史。
    凌晨1点半,《重生》第五集“缔造”结束。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逝去的画面,片尾曲罗大佑《闪亮的日子》的歌词依然萦绕在耳边“……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突然明白了,课堂上老师总在说的那句话,“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创造了历史,打破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看法。中国共产党的28年是中国革命的奋斗史,更是中国人民的成长史。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回首过去的70年,我们经历过天灾人祸的磨砺,也有过苦涩的追求,我们怀揣着梦想,也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为国家的伟大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坚信,未来的中国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安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8550次访问,全刊已有3640961次访问